《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篇1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一章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地图出版社)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点
二、能力目标:
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了解运用地理统计图表来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其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初步形成学生的全求意识
2、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三)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学情分析:
学生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感受海陆分布状况;大洲、大洋的名称可通过读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并记忆。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直观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地球。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呢?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讨论、交流、探究被称为地球的原因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二、新课教学
1、教学内容:称为地球的原因
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我们通常叫地球习惯,但是就有人偏诊认为叫“水球”才合理,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卫星图片的颜色,思考并交流、讨论,小组发言。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教学内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玩游戏
课前准备1个画有海陆轮廓的地球仪。学生任意抛出地球仪,接住是记录右手大拇指接触到的是陆地还是海洋,抛接10次以上并统计接触到的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多少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做游戏、统计、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海陆面积比是7﹕3。指导学生看海陆面积比较图(饼状图)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据图总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教学活动:教学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这两个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如何?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讨论、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地球,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教学内容:海陆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及海峡等概念。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义并落实到地图上
设计意图:借助文、图,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5、教学内容:学习七大洲
教学活动:借助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在洲的轮廓、形状、位置。把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引导学生勾画大洲轮廓图。
学生活动:观察各大洲的面积、轮廓、、,讨论交流各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并试勾画大洲的轮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大洲有完整的认识
6、教学内容:学习四大洋
教学活动:指图了解世界四大洋,把四大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学生活动:读图,观察讨论,给四大洋排序。了解四大洋的分布。
三、板书设计:
1、地球、地球
2、海陆面积比: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海峡
4、七大洲:名称、面积大小、分布、轮廓
5、四大洋:名称、面积大小、分布
四、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较强的空间思维,教学中要借助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培养起较强的空间概念;
2、要指导学生多读图,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3、本课要按排学生一定的课堂练习,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篇2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通过课程引入,培养有关航天科学的兴趣。
2.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学方法:启发、反思、互助、探究、讨论、提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七大洲和四大洋挂图、拼图、音乐、图片;学生准备:地球仪。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听音乐:高山流水
师:这首古筝曲的名字叫“高山流水”。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这首乐曲不仅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你知道吗?1978年美国探测外星生命的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带有一套“地球之声”唱片,集中了代表了地球人的声音、科学、形象、音乐、思想和感情,作为人类送给外星人的第一份礼物。在音乐节目中,有贝多芬、巴赫的名曲,还有各国的民族乐曲,这其中就有中国的这首古乐“高山流水”。
今年,可以说是人类太空活动频繁的一年。有谁知道,最近在我国的航天航空领域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发生吗?
生:嫦娥1号卫星成功发射。
师:可以这样说,人类现在已经进入了重返太空的黄金年代!(出示图片)我们知道,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是到太空旅行的第一人。1961年4月12日,东方1号宇宙飞船载着他围绕地球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轨道飞行。在这次长达108分钟的`旅行中,他飞越了40,000千米。前苏联宇航员进入太空看到地球后,曾经说过,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应该叫水球。加加林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从太空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它更像一个“水球”。
板书:地球?水球?
师:虽然我们不能像加加林那样遨游太空,亲身观察我们的地球家园。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感受到这个现象。
游戏:滚动地球仪
(通过滚动地球仪,大部分同学接触到海洋部分。以此证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师:刚刚通过这个游戏,接触到洋部分的同学请举手。你有什么收获?
生: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师:(展示地球卫星图片)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板书: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师:指导学生观察图2.1你的收获是什么?
生: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板书: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师:读图2.4,你还有什么收获?
生:不论我们如何划分,任何两个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板书:3.不论我们如何划分,任何两个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师: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
生: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师:非常好,可见,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人类文明史上,记载着人类探险与认识世界的历程。请阅读材料: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学生一边阅读,老师一边展示图片:图片展示出张骞、马可·波罗、郑和、哥伦布、麦哲伦等一些旅行探险家的图片供学生欣赏。同时,老师按顺序依次出示各大洲拼图,完成七大洲分布雏形。
师:请大家阅读图2.5。(老师边指图,边讲解什么是大陆、大洲、半岛、岛屿、海洋)
师:请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出任意一个半岛、岛屿、海洋或大陆,并说出他们的区别。
(学生在地球仪找出了很多半岛、岛屿、海洋,并能区别岛屿与半岛的概念)
游戏:搬动课桌
通过搬动摆放课桌,了解半岛、岛屿、海洋、大陆、大洲、海峡区别。几排课桌组成大陆,旁边单独的课桌是岛屿,课桌之间为海峡。
(教师介绍冰岛与格陵兰岛名称由来,增加趣味性。)
师: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板书:二、七大洲四大洋
师:请几个同学上台来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
师:同学们,我们再进一步仔细观察地球仪或地图,你能告诉我哪些大洲位于东半球、哪些大洲位于西半球、哪些大洲位于北半球、哪些大洲位于南半球、哪些大洲被赤道穿过以及大洲与大洲之间的界线吗?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拼图游戏。
游戏:拼图游戏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七大洲几何图形,请同学们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线的空白图上,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师:请大家认真阅读文字材料,了解各大洲名称的由来。然后参考课本地理名称的中英文对比,了解各大洲英文写法。
巩固练习: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3.不论我们如何划分,任何两个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四大洋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篇3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
2、运用地图,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
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二)学习目标分解细化
1、通过简单方法估算并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学会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运用地图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
3、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以及大洋、海和海峡。
4、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5、了解人类认识地球面貌的历程,增强热爱科学、探究地理、造福人类的信心和决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简单方法估算并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二)教学难点
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画图讲解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2、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图画图话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整理3篇) 】相关文章: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6篇) 2024-05-17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整理3篇) 2024-05-17
生命教育总结(6篇) 2024-05-17